民间信仰,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民间流行的各种神灵、怪异、占卜、禁忌、岁时祭祀等信仰形式。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作为民间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四川地区也有自己独到的民间信仰占卜习俗。一起来了解。
一、四川民俗信仰占卜习俗
汉族
祭杜主: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祭蚕虫: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药王菩萨: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四川紧邻陕西,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四川各地如新都、广元、三台、蓬溪、石术等地均有药王届,将孙思邈作为药王菩萨供祀。
宝光寺数罗汉: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新都县一带。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贿耳目神: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部分地区。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除夕祭树:汉族信仰习俗。流传于岳池县一带。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郊天: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东渠县一带。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夜,各村农户皆在村外南野外设置香案,摆上供品,焚香明烛,向上天跪拜叩首,祈求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祭毕,观察天象及其及变化,以此预测来年庄稼丰歉。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庆坛:汉族信仰。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旧时,人们常将住宅或庙宇里旧有的一块石头一截磉磴奉为神灵,知名人士为坛神。逢年过节要向其烧香化纸,在上面淋鸡血祭祀。平时,不准儿童、鸡犬去践踏。遇有灾疾瘟疫,或为求吉利,要请僧道术士跳神“庆坛”。
下阴: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意即下到阴间与鬼魂沟通。主持者为端公、道士、巫婆等术士。如久病不愈或诸事不顺等,便需举行此仪式,向亡灵询部原因及解决方法。
画符水: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如遇家人生病,请巫师来家举行此仪式。打一碗清水,巫师用手指在水中比划符,口中念诵咒语,声称如此这般水中已有灵,病人喝了能除疾病。
送花盘: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遇有家人生病时,需请端公或自家举行此仪式。届时,备好香烛纸钱,用碗装一点米饭,置于一大盘中,再把盘送到病人床前踏板上,由端公或家属进行祈祷。祷毕,将盘送到岔路口,祝祭一番后将盘中物品抛掉。据说,这样可以送走瘟疫,使病人迅速恢复健康。该习俗现仍在一些山区流行。
彝族
吉罗彝族信仰习俗。彝语音译,意为宝贝。祖先遗留下来的某种东西或祖先喜爱的某种动物,人们认为附有祖先的神灵,可保佑家人的平安。
祭齐罗尼荷:彝族信仰习俗。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净宅:彝族信仰习俗。久病不起或家中遇到不吉之事,便认为家宅不洁净,需请祭师举行净宅仪式。届时,主人家准备一头猪、一只鸡、一撮荞麦和18根柳枝。祭师将柳枝插于门前平地上,将猪、鸡放在一旁,一面念经一面扫倒树枝,认为鬼魔、晦气便被驱除了。
捞油锅:旧时彝族的一种神判方式。失物者怀疑某人为偷盗堵而又无确切证据时,举行此仪式。仪式由巫师主持,在高山上举行。将菜油倒入锅中烧开,巫师念咒语后向锅内撒一把米,向油吹一口气,然后令失物者和嫌疑者轮流赤手伸入锅中捞。如嫌疑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末偷;否则为偷了。失物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真失,否则为虚报。藏族也有此神判方式。
打鸡卜:彝族信仰习俗。作以占卜吉凶社员祸福。用锤将一只鸡打死,抛出门外,观鸡身定吉凶。鸡头向外为吉,向内为凶。横向为不吉不凶;鸡身侧卧或年地为凶,坐或立为最凶。
藏族
造小塔:藏族信仰习俗。以印模压制泥胎,经烧制而成。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大小不一,小者数寸,大者尺许。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一般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活动。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放置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认为可以消灭虫灾,使粮食获得丰收。
绕佛塔:藏族信仰习俗。佛塔为佛教重要标志之一,一般内藏佛经,外刻佛像,历来为佛教徒所敬重。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方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平安。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普遍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信教必须经常念经,但很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当于念一遍。因此,转经轮成为许多藏人的日常活动,许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经轮有大小和质地的不同,但里面都装有经卷。转经轮时,黄教信奉是非曲直时针方向转,黑教信奉反时针方向转,否则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藏族信仰习俗,藏传佛教祈福禳灾的仪式。流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举行驱除鬼魔、预庆吉祥如意的法会。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种神佛鬼怪,在广场或寺院厅内随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高声呐喊,以驱除鬼魔。当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藏族信仰习俗。流行于金川县。当地藏族认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据说,这样可保一年顺序。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以示庆贺。
忌捕鹰雕:藏族信仰习俗。藏族人民认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吉利。
白石崇拜:羌族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羌族
搜山求雨: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羌族信仰习俗。又叫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羌族信仰习俗。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羌首长信仰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羌族信仰习俗。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羌族信仰习俗。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土家族
敬梅山神:土家族信仰习俗。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猎神,猎人出猎前都要先祭祀他。传说,古时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斗中,衣服被撕破,浑身受伤,但仍拼着力气,最后打死老虎,为民除害。后来人们奉她为山神,加以祭祀。
跳曹盖:白马藏人信仰习俗。流行于平牙县、南坪县白马藏区。每年农历下月初六举行。“曹盖”系白马藏语音译,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着面具跳祭祀神鬼、驱灾祈福的舞蹈。据说,这样可将鬼怪赶出寨外,保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二、四川巫术文化
川东地区墓地规模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新出土器物千余件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处于中河与后河交汇的二级阶地,由罗家坝外坝、罗家坝内坝和张家坝三个独立的单元组成,分布面积约120万平方米。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也是川东地区目前保存最好、墓地规模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现场考古领队陈卫东介绍,为进一步探索川东地区的古代巴国,了解巴国境内的不同族群,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宣汉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第五、六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13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75座,这批墓葬均为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可见木棺或船棺的痕迹,墓主人均头南脚北,以二次葬和仰身直肢葬为主,等级较高墓葬的墓主人身下铺有朱砂,少量墓葬可见殉牲或殉人头的现象,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墓主人的身上和脚下,共出土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1000余件。
新发现一中大型贵族墓葬
为男女合葬墓男主人随葬大量龟甲
陈卫东介绍,此次发掘集中揭露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基本弄清了罗家坝东周墓葬的布局,即墓地由南向北逐渐分布,南部墓葬年代较早、等级较高,北部年代较晚,等级较低。
其中M83是本次考古发掘规格最高的墓葬,也是继罗家坝遗址M33后又一座大中型贵族墓葬。该墓为一座男女合葬墓,出土大量带有典型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男性墓主还随葬大量龟甲、鹿角等与巫术相关的器物。
“此外,还新发现了一批二次葬墓葬,且与仰身直肢葬的墓葬杂处,这对进一步研究罗家坝东周墓葬的族群来源及其巴国境内复杂的族群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8座墓葬内出土“龟甲”
“巴人尚巫”传统再次得到印证
此次发现中,新发现了8座出土龟甲的墓葬,且这8座墓葬随葬品数量较多、墓葬等级较高、部分墓葬出土成套的占卜工具,说明使用龟甲占卜的习俗在巴人上层社会较为流行,这与历史文献中“巴人尚巫”的传统相一致,对进一步研究巴文化及其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以外,墓葬出土了各类重要随葬品,除了常见的巴蜀文化特有的陶器(主要以圜底罐、豆、器盖为主)、铜兵器(剑、戈、矛、钺、箭镞等)、生产工具(斤、锯、斧、刀等)和铜容器(尖底盒、釜、鍪、釜甑等)以外,还出土了一批典型的楚文化特征的礼器(鼎、敦、壶、甗、尊缶等),同时出土了两件极有特色的腰带。展示出巴人青铜时代创造的丰富多元的物质文化。
“这批器物与这一时期巴与楚、蜀、秦频繁交流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揭示出战国早期以来川东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是研究当时社会组织、人群结构的重要材料。”陈卫东说。
据介绍,该遗址新出土一批典型的巴蜀符号,这批符号主要集中在印章和兵器上,数量较多,从战国早期延续至西汉,是四川地区巴蜀符号出土最多且演变序列最完整的墓地,同时部分墓葬巴蜀印章与汉印共出,为进一步研究巴蜀图语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陈卫东说,罗家坝遗址东周墓地的考古发掘,是四川地区近年来先秦时期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它集中展示了战国早期至秦汉时期川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发展序列,其墓地规模、随葬品数量及其等级在巴文化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展示了先秦巴国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文化面貌,为进一步研究东周时期巴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