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蚕花的生死病害不能理解,存在神秘心理,总认为鬼物邪祟为害,常采用一些巫术来抵御,或诅咒,或驱除,或忌讳,用愚昧迷信的方法求得避害,总称祛祟避邪。过去的巫术虚构,蚕的病害是白虎作怪,因此用各种办法驱驱除或祈求白虎免害,又捏造青娘是蚕的大敌,故蚕娘食螺蛳叫”挑青”,清明节出游不归家叫“避青”吃完的螺蛳抛向屋顶,认为即可转移灾祸。种种陋习,旧时文献多有记载,随着时代的前进,巫术渐已消失,但仍有一些残留在风俗习惯中,其中有的已看不出原本的意图。这些风俗是从蒙昧走向科学留下的痕迹。避邪习惯
我国早在汉魏时即有“鬼畏桃”的民俗,《淮南子》、《搜神记》、《玄中记》等书记载,神人神荼、郁垒倚桃树管理群鬼,传说桃枝可以驱邪。桐乡一带近代尚残留这一风俗。蚕农缺桑叶从外地买进,须先用桃枝在桑叶轻轻鞭打三下;蚕农还常在门口或蚕匾上插桃枝。旧时浴蚕种必使用桃木板煎过的水。嘉兴新篁蚕房门口要挂一把蒜头、菖蒲和槐树花,前二者全为避邪。海盐?f里蚕房里要挂一把无柄镰刀,对“邪物’’表示威慑。海宁周王庙蚕农在养蚕前要举行祛邪仪式。夜间,男主人把手在石灰水中浸湿,在蚕房门口按下一个白手印,蚕上蔟时,蚕房门口的门框或柱子上要剁一把刀,蔟棚上放一碗冷饭。60年代,桐乡晚村乡有男性蚕农,黎明时全身赤裸,宰杀一头小山羊,口念咒语,用羊血沿墙根洒滴,用污血驱邪。这些都是为了对付“邪物”。养蚕忌禁
养蚕忌禁颇多,有忌烟熏,忌酒醋五辛,忌香气油气,忌敲打响声,忌哭泣叫喊,忌饮酒者切桑叶饲蚕,忌丧服,忌产妇,忌用破蚕匾,等等。有些符合科学道理,有些特别是语言忌讳则来源于巫术的迷信。解放前,海盐一带蚕农往往在门口打上许多树木桩,用左手搓的草绳张网,禁止陌生人上门,如有冒昧上门者,主妇甚至把一盆水泼向来人。
语言多忌讳,来源于原始信仰,古人认为语言有魔力,故对不吉的语词不用,用另一个字或词代替,至现代已成地方俗语,逐渐失去其原始用意。
忌“亮”。因为亮头蚕是蚕病的一种,“天亮了”要说“天开眼了”;
忌“僵”。因僵蚕也是蚕病的一种,与“僵”同音的字不能说,如“姜”叫“辣烘”,“酱油”叫“颜色”、“鲜猛猛”等;
忌“伸”。因死蚕多伸直;
忌“笋”。因与“损”同音,“笋”要称“萝卜”、“钻天”;
忌“虾”。因吴语“虾”音与蚕浮肿病(即白肚病)同义,所以“虾”称“弯转”;
忌“爬”、“逃”、“游”。因三者均为蚕的病态,连避邪物“桃枝”也改叫“掌头”;
忌“葱”。因与“冲”音近,而冲有相克之意,改称“香头”;
忌“四”。吴语“四”与“死”同音,蚕四眠时叫“大眠”;
忌“完”。认为不吉利,“完了”改叫“好了”;
忌“腐”。豆腐叫“大素菜”。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种禁忌在古人文学记述中早有反映,如清光绪《嘉兴府志》所载洪景皓《蚕诗》说:“遮莫村儿也解事,暂呼春笋叫钻天。”濮院陈梓《养蚕词》说:“掘笋不叫笋,叫笋蚕要损,吃姜勿唤姜,唤姜蚕要僵”。可知禁忌形成社会习惯由来已久。有些祛邪旧俗演变为一般民俗,有:扫蚕花地
为古代歌舞,近时浙西犹有表演者,仍具有古代遗意。其特点是艺人盛装歌唱舞蹈,于蚕室中演出养蚕各生产环节动作,特别着重打扫蚕室,将虚拟邪物扫出门外。这原是我国古代“摊舞”的一种,是祛祟避邪仪式,并非一般歌舞。现各地仍有扫蚕花地风俗,如海宁新娘子在新婚次日要象征性地扫一次地,自门口扫向里面。其原始意义已不存在,成为一般民俗。唱花蚕
是农村普遍流行的艺人民歌演唱活动。每年冬春,有人挑担供蚕神塑像或画像,敲锣沿村游唱,农家给以白米或糕团,其人在蚕农家巡转,演唱家喻户晓的“蚕花歌”。这首民歌有的地方叫《马鸣王菩萨》,有的地方叫《蚕花经》。海宁有“跳马”习俗,由艺人执硬纸剪成的马头,到蚕农家边跳边唱;海宁沈士乡由女子装饰马头灯,在元宵夜去蚕农家演唱;海盐城西常有青年男子划船至蚕农河埠前演唱。这些演唱都称为唱花蚕,歌词大同小异,已成为民间演唱活动。然从其奉神像、马头至蚕室诵唱世代相承的同一歌词看,实际上是古代祛祟驱邪习俗的残留。
置蚕猫
鼠为养蚕大敌,农民除养猫捕鼠外,还购置蚕猫避鼠。蚕猫多为泥塑彩绘的,解放前,嘉兴曹王庙一带捏制者为多,嘉兴、海盐集市有售;也有木刻印刷在红绿纸上的,海宁等地有些杂货店每年冬季与蚕神帽一同出售,蚕农购回贴于蚕匣上;桐乡一带则习惯由农家妇女作剪纸的蚕猫,贴于蚕室。这种用镇邪物驱鼠的民俗也是古代巫术祛邪的一种遗留。泥塑或木刻、剪纸的蚕猫,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玩具或摆设,其中不乏美术工艺品,今已难觅。
蚕桑占卜
蚕桑生产作为重要而又变化莫测的农事,古人常求助于占卜以预测丰歉吉凶。清代湖州汪曰帧曾在《湖蚕述》中辑录数十条关于蚕桑的占卜术,大多曾行之于嘉兴,近代某些乡村还流行占卜。一种叫“请淘箩头姑娘”的占卜,行之于海盐,在淘米箩上摆物摇动,视其状态,预测桑蚕的丰歉。还有民间流传“三姑把蚕”的说法,谓蚕神三姑每年一人主管桑蚕,丰歉不同。旧时历本上都注明当年为何人“把蚕”,民间即以之预测桑叶好坏。清光绪《嘉兴府志》载:“一姑把蚕则叶贱,二姑把蚕则叶贵,三姑把蚕则叶倏(忽)贱倏贵”。这些占卜和预测几乎全属迷信荒诞,其中少数预测,如用柳枝枯萎的快慢测蚕叶的盛衰,却符合气象原理。
镜听占卜就是用来占卜吉凶祸福,该占卜习俗历代流传不歇,直到今天。镜听又名"听镜"、"听响卜"、"耳卜"。具体步骤叙述如下:
除夕或或正月初一夜,将勺子放入盛满水的锅中,祷拜后拨勺旋转,然后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镜出门偷听,从听到的别人说的第一句话中,就能找到所祈祷之事的答案。
在古代的春节,万家团聚之时,有的家庭丈夫远行未归,于是居家的妻子便在除夕或元旦,采用"镜听"的方式,来预测在外的亲人是否平安及何时归来。
唐代诗人王建,曾写《镜听词》一诗,细致地描写了一个女子在除夕夜"镜听"的全过程,具有很浓重的民俗色彩:"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祭祭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不回。'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卷帷上床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解析《镜听词》:这个女子暗怀妆镜,灶前祈祷,路上偷听。当她听到人们随意说出的吉利语后,欢欢喜喜地回了家,乐得怎么也睡不着,赶忙下床来给丈夫裁制新衣。还许愿说如果真的丈夫三日后回家,她要重新绣一个锦囊,并请工匠磨亮镜面以表示对铜镜的感激之情。"镜听"卜祸福,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很好的占卜方法。
蒲松龄也曾经写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短小,300字左右,然而,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蒲松龄把中国古代镜听占卜表达充分,且极具戏剧性,叙述一下这个故事:
山东青州郑氏两兄弟,都是非常有文才的读书人。哥哥大郑很早就出名了,父母对他十分溺爱,爱屋及乌,对大儿媳妇也十分疼爱。弟弟小郑就比较悲剧了,早先他是一个十分落拓的人,为人豪放不羁却不爱学习,父母对他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但毕竟是亲生儿子,再没出息也顶多是恨铁不成钢,不会讨厌到哪里去,恨屋及乌,小儿媳妇就倒霉了,公婆把对小郑的不满,全都发泄到了这个儿媳妇儿身上。书中原文说: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难处,倒也正常,可在郑家,连公公都对次妇产生了厌恶,甚至感到不齿,换作任何人都会受不了,更何况上面还有闪闪发光的哥哥嫂子作对比,这一来妯娌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芥蒂,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受了一肚子委屈的次妇,不能跟公婆、哥嫂发泄,只能把气都撒在自己丈夫头上,她经常指著小郑的鼻子骂,而且也不和丈夫一起睡了。
小郑也确实是个有自尊心的男人,平常父母哥哥看不上自己,总算是血肉至亲,也不放在心上,如今连媳妇儿都如此鄙视自己。回想平日所作所为,也让媳妇儿受了不少气,于是小郑竭尽心思发奋读书,可能是天生的读书奇才,没多久小郑颇有文名了。父母对小郑的看法有所改善,但始终还是比不上大郑。
次妇看到丈夫的改变,感到十分欣慰,而且对他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当年正好有乡试,次妇表现得比丈夫还紧张,在除夕夜里,她偷摸摸地拿着铜镜出门,听路人说的话以为占卜。这时候有两人打闹著开玩笑说:“汝也凉凉去”。次妇搞不懂这句话到底是凶是吉,也就没放在心上。
考试后兄弟二人归来,时天气炎热,两个媳妇儿正在家做饭,突然传来捷报,说老大考中了,老母亲可开心坏了,赶紧冲进厨房报喜,对大媳妇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大儿子考中了,正所谓一人得道,媳妇升天,大妇也不用再忍受厨房的闷热,可以出去凉快凉快,享受一番丈夫带来的荣耀。
一旁的次妇可就难过了,心里想着自家男人咋就比不上哥哥呢,越想越委屈,一边哭一边做饭,结果没过一会儿,又有捷报传来,说小郑也考中了!
这次妇可算是扬眉吐气,你看她接下来的表现:连活儿也不干了,把擀面杖用力地往地上一摔,开心得又蹦又跳,还对自己说老娘也凉快凉快去!仔细一想,原来是“镜听”应验了,次妇的这一表现十分真实,当一个人受了太多太久的委屈,一朝扬眉吐气,可不是会做出“掷杖而起”的行为吗。
次妇在家中为丈夫占卜时,拿着铜镜到外面去听别人说话,这其实是一种古代的习俗,清朝类书《月令粹编》记载:“元旦之夕……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这里元旦是指大年初一,但根据各地风俗不同,一般在除夕夜或初一夜都可以进行,操作的大致方式就是抱着铜镜出门,悄悄听人说话,听到的第一句,就是占卜的结果。
好了,说完了镜听的故事,言归正传——镜听占卜,过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平时能用吗?回答是能用。方法如下:
时间——最好选择农历初一或者十五晚上。
装备——兜里或者包包里放一面小镜子,比如女士用的化妆小镜子。
方法——在家门口。拿一张纸,叠成小飞机,扔到空中,小飞机朝向哪里,就朝哪个方向走。直到听见陌生人说话(以听到的第一句话为准。)
注意——走出家门前要心平冷静,并且双手合十,默默许同一个愿7遍。
占卜——离开家门听到的陌生人第一句话就可来占卜。
朋友们可以试试,记住:一天只能占卜一次,必须心诚,心诚则灵。